萬客隆
臺灣第一家賣場開幕時,我們跟群眾同樣感到好奇,便跟著人潮往
萬客隆邁進。裡頭雖然顧客不多,但寬敞的空間和隨處襲來的新鮮
感,卻激起無比興奮。不到五分鐘,我就被展場裡一台孤單的電視
機吸引,完完全全安靜下來。因為它正放映著Moonwalker。
那是非常奇妙的時刻,你就這麼無法離開每個畫面,從Man in the
Mirror到Come Together,好像這個人把目前全世界可用的素材,
恰如其分地擺在所有適當的位置,卻又能讓你從中感受到那股毫無
壓迫感的個人魅力。
在網際網路不甚發達的時代,我做遍一個身為粉絲該做的所有事-
搜集全部相關剪報、訂閱余光音樂雜誌、買卡帶及CD、去出租店
請託任何可能到手的VHS和LD、翻查所有出版品的生詞字彙,
喝很多百事可樂和大杯思樂冰,當然,還要機動地錄下新聞畫面。
拿到Moonwalker的VHS時,都盡可能仔細觀賞,因為磁帶會磨損
,實沒本錢再生一片。
人是可以自學的,逐漸認識米高積遜的同時,也因為巨星合作對象
廣闊的關係,進一步認識許多音樂人以外的人物。對當時的我,那
是相當震撼的事,覺得世界好大,自己卻好似連粒沙都算不上。世
上發生好多事,三台卻只能看到一點點。終究不是大家都能十一歲
就發片,另方面國情也有所不同,我還是阿Q地唸完了小學。相關
物品塞滿三、四個紙箱。
九三年八月,暑假搭錫安旅遊包車北上看演唱會。那時美國爆發戀
童案,到亞洲時健康欠佳,導致部份場次取消,陣陣膽戰心驚,最
後還是順利在台演出(名符其實的危險之旅),台灣人是相當幸運
的。到了九六年,我也老大不小,慢慢能夠較為客觀地看待米高,
歷史之旅所帶來的驚奇雖不若前,總有它的穩定性和可看性。
人們常拿 Dangerous時期作為米高由盛轉衰之分界,其實有失公允
,試想,一個五歲開始便過度使用發聲系統的歌者,在29歲時連
續唱了兩年半的Bad World Tour(想想有多傷),還能在巡迴演唱結
束隔年,推出水準更高的Dangerous 專輯,實在無法不令人佩服其
堅忍的意志力。世界上什麼人都有,硬要把危險之旅說成卡拉之旅
。但聲帶不需要休息嗎?取而代之的是更精湛的舞技不是嗎?
撇開白斑症和戀童醜聞,回歸到音樂的本質上。米高的創造能量不
但驚人,也計劃性進行其獨特的理念。心性童稚,但在音樂上的想
法卻往往超凡出眾。這裡指的是,米高不會僅僅侷限在音樂範疇,
而是將之與各式各樣的媒材結合,擴展至更高的藝術層面,這是令
人由衷感到敬佩的。
歌功頌德和敘事文已經夠多,就不寫了。把一個歌迷的心聲留下,
應該是讓他人開始瞭解米高的好方式。
後記:一切起於萬客隆,便來拿做標題。剪報後來丟了部份,當時
若有Fans club,往那邊送,都留下來該有多好,可以做
成圖片檔或微縮影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